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

如何進行有效閱讀/畢仙蓉老師

講師畢仙蓉老師與嘉義縣民雄國中國文老師合影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講師畢仙蓉老師與大德國中研習老師合影

如何進行有效閱讀

講師: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畢仙蓉老師
演講時間:4/11 星期五13:00~15:00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5/5   星期一13:00~15:00
演講地點:臺中市大德國中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嘉義縣民雄國中

演講大綱
* 此處文字敘述僅納入<前言>和<結語>,詳細內容與作法於研習會場介紹。


演講大綱

前言

       過去我們常憂心學生不愛閱讀怎麼辦,但自從各校大力推動閱讀運動後,我們似乎要開始擔心:學生太喜歡閱讀,這可是好事?擔心學生不愛閱讀,其實是擔心他們識見狹隘及心靈得不到啟發;擔心他們太愛閱讀,是不知道他們都讀些什麼,該不該限制?該如何引導?
       以上問題如何解決?以我個人的作法是先鼓勵學生閱讀,漸漸地留意他們閱讀的品質並適時提供與引導。我希望透過閱讀的引導,訓練學生的閱讀力、思考力甚至具備語言和文字的表達能力。倘若學生所做的是沒有意義的閱讀,上述那些能力就很難養成,而我也會因此認為他們進行的是無效的閱讀──那是浪費時間、延誤學習,還可能是思想中毒(如:從書本上學得不該有的思想、行為)。
       有人說看電視無益還可能有害,也有人說:「沒有知識,也要有常識;沒有常識,也要看電視。」有人說:「喜歡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。」但也有人說:「盡信書不如無書。」其實好的電視節目可以引領我們進行一場豐富的、有意義的閱讀。至於捧著書籍閱讀的孩子,我們可否知道那書本帶給他什麼?

壹、閱讀的定義
一、  狹義的閱讀:讀的是印有鉛字的書籍
      二、 廣義的閱讀:讀一則小品、一首小詩,欣賞一首歌、一幅畫、一部影片,看一個人、一個風景……都是閱讀。凡能打開視野、淨化心靈、增添想像力、讓精神得以馳騁、讓視覺得到享受……,都是閱讀的收穫。尤其與思辨能力同時進行的時候,那不僅是有意思還是有意義的閱讀。
  學生課業壓力繁重,老師也有進度壓力,但是推動閱讀,國文老師責無旁貸,怎麼辦?

貳、從PISA啟示錄改進國文教學方向ppt.

當老師也想如上述方式授課時,如何壓縮教學進度?
*教師分享作法……

  推動閱讀的目的: 希望學生透過閱讀使知識躍進、心靈啟迪以及文采提升,還需要他們養成深度的閱讀習慣。

叁、如何培養深度閱讀習慣
  一、設計閱讀情境(如:環境布置、國文課閱讀教學)
  二、安排團體閱讀時間(如:晨讀三十分)並留意選擇類別
  三、不以測驗為手段
  四、須有獎勵方式(評語、獎狀或其他)
   ※無論是否已經養成閱讀習慣,都要有閱讀能力。

肆、如何從習慣中培養閱讀能力
  一、何謂閱讀能力?
*能理解資訊並能統整,甚至省思
1.有閱讀習慣不一定有閱讀能力ppt.
2.最好的禮物ppt.
  二、如何從習慣中培養閱讀能力?
     *進行有效閱讀
    ※如何有效推動閱讀?
    閱讀如果不能產生正向影響(如:心靈啟迪、知識躍進,文采提升……),那應該不是推動閱讀的目的。而要達到上述目的,一定要有方法,使學生願意從中學習, 否則再怎麼有意義的教材,卻讓學生在它們面前睡著,或者讓他們心生排斥,更或者讓他們學到不該學的──這樣推動閱讀都是無效的。我相信多數學生都喜歡聽故 事,當然閱讀不能僅讀故事類。但是老師若希望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,那麼何妨從它開始。

伍、如何進行有效閱讀
一、 從聆聽故事培養感動的心
1. 好故事啟迪人心(請見<迴響>)
 (1)<三袋米真人真事>ppt.
 (2)<西恩的故事>ppt.
 (3)<賣豆腐的故事>ppt.
 (4)<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>ppt.
 (5)<善良>ppt.
2. 觸動時刻—音樂MV的牽引(含<迴響>)
     (1)<裂縫中的陽光>ppt.
     (2)<寶貝我們不要哭>ppt.
     (3)其他請見《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》
         <觸動時刻—音樂MV的牽引>
二、 在閱讀中培養思辨能力與組織力
     (一)對故事發表想法(承<從聆聽故事培養感動的心>)
     (二)從觀賞動畫與圖片訓練思考力與聯想力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藍色的鳥 動畫與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淺短動畫深遠啟迪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1)<法國式炒咖啡>動畫與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2)<倒楣的地鼠>動畫與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3)<老人與煙斗>動畫與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看動畫當編劇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1)<Kiwi其他編寫>動畫與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2)<藍色的鳥>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.圖片中遇見蘇格拉底+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5.看圖編故事+ppt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6.大家來讀圖+ppt.
   (三)走入他人的故事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養成蒐集故事的習慣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訓練移花接木的能力

結語
          雖然西諺有句話說:「選一本你喜歡的好書,展開自己的世界。」但閱讀的世界不應是狹隘的,否則長期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中,很難有遼闊的視野、開闊的胸襟與非 凡的氣度。所以只要是直得閱讀的書籍、影片、報導、圖畫、風景……,都要打開我們的眼睛留意它,用雙耳傾聽看看,若能伸出手翻閱又何妨?在我們收穫之餘, 也別吝於和他人分享我們的收穫。
〈以下是於嘉義場的補充〉         民雄主講這一場之前,適逢我們的社會發生兩件民主運動,分別是「反服貿」以及「反核四」。教師本來就應該保持「行政中立」,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學生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。何況再偉大的人都會有情緒,倘若因為教師的情緒而說出不得體的話來影響學生,我們是不是要承擔孩子的一生?那太沉重了。所以我希望學生多涉獵相關知識再思考是否要發表議論,讓他們知道說話要負責任,也讓他們明白「知識」對生活的影響。我要讓學生知道:知識和品德──二者缺一不可。或許我們的國文教學應該安排「辯論」課程,老師督導學生查資料(特別是來源可信的資料)和閱讀的過程,讓他們透過較深、較廣的閱讀來增加相關知識;透過辯論來培養「尊重」與「聆聽」的修養。我知道不少老師想加入這樣的課程,但總是會擔憂「進度」問題。所以,什麼是我們的國文課必須在三年內教給學生的,什麼是可以不必急著教的,必須教的,要教至多細,不必急著教的,是不是可以先教一點什麼  ──這都需要團隊思考與共識。

〈老師回饋〉




※尊重原著版權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、抄襲及講稿使用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