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

從文本分析談國文教學的重心/畢仙蓉老師

講師: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畢仙蓉老師
演講時間:2015422日(星期三)
演講地點: 南投縣立日新國中(國教輔導團)

研習名稱:104年度輔導員暨各校領域召集人增能研習

南投縣國教輔導團暨研習老師與講師畢仙蓉老師

南投玉山文學獎暨埔里鎮圖駐館作家邵鳳蘭老師與講師畢仙蓉

輔導團與講師
左起:楊小鈴老師/邵鳳蘭老師/曹舜賢校長/畢仙蓉老師

    心中如果認定一項作法頗好時,必會找到許多理由支持這項作法。就像我認為好的朗讀,可以協助學生更快理解文本且投入情境裡,便會採用這個方法,不再費時的逐字逐句講解(仍會說明重要詞彙與用法,也會於進行延伸閱讀時,讓學生透過默讀方式理解作品意涵)。如此便有充分時間進行文本問題思考1)、記憶訓練2)、寫作教學3)與延伸閱讀4)與關鍵字句判斷5)。
2:記憶訓練,指的是說故事的能力訓練。如:以說故事的方式重述<王冕的少年時代>。
3:《畢老師寫作裁縫室》http://ppt.cc/ZIZQ  http://ppt.cc/488v  http://ppt.cc/A~Ih
      http://ppt.cc/Cirr

【文本重心說明】
    我們不能敎給學生所有,所以在開始一課之前,我會思考:什麼是一定要敎,什麼是需要仔細敎,什麼是可以簡單敎,什麼是可以想到再敎,而什麼是鼓勵他們自己去學。
   2015/4/2我的FB日誌
   我希望教給學生的能力,不僅是他們「會做」而已,還希望他們能「習慣做」。會做keywords and keypoints的判斷,不代表能輕鬆迎戰【會考】或【學測】中的思辨題。須知道在大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下,面對幾題略具深度的思辨題,即使平日在校考試成績佳的學生,也可能習慣僅憑「自己認為」,忽略題幹〈或文本〉線索,而判別錯誤。因此我讓學生在校即養成「習慣做」,面對大考的思辨題,就能從容應對且得心應手。作文〈短文、極短文〉也是需要習慣做。大家已經知道我的寫作訓練,其實就是兩種能力的訓練:敘事與反思。透過大量閱讀、思考、討論、分享〈含口語表達〉與實作,學生腦袋裡習慣裝入豐富的題材,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,也習於思考和反省〈前提是這種訓練,不能在高中或大學中斷〉,不僅是迎戰考試,在生活中,這些「習慣做」的能力,應該可以幫助他們勇於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。

2015/3/31我的FB日誌
    「我們的數學訓練都是從看題目然後就一次跳到解答。中間醞釀解題的過程都非常的短暫,能反應過來的同學就能繼續在數學領域深造,沒能銜接的就慢慢淡出這個學科。」曾正男教授這段話,同樣可作為我們國文教學的警惕。我在國文教學上,強調keywordkey point的尋找〈判斷〉能力,透過這項能力訓練,可以讓學生作答時不是僅憑「語感」或直覺,畢竟感覺也會有錯誤的時候。我希望他們能更精準、更理解,甚至口語表達更清晰〈常會鼓勵或抽點學生解釋錯誤選項與正確選項的理由〉。受過我三年訓練的學生,很少有到高中對思辨題不感如魚得水〈除非他們沒有機會繼續這樣的練習,或是試題限制他們這類思考的機會〉。

2015/4/1我的FB日誌
    原來我教給學生「聽」的能力是:聽懂對方問什麼,聽懂對方說什麼。事實上,有時聽不懂並非聽的人錯,而是對方表達不清楚。因此「說」的能力也在「聽」的訓練下同時養成〈表達不清楚的一方,會被我引導說出重點,或是讓我示範如何說〉。
我的班級總會有些學生反應特別靈敏又特別會搶答〈很感謝這些學生讓國文課多了一些朝氣〉。為了培養學生「聆聽」的美德,我會在拋出問題之前說:「請注意!我會抽籤問你:前一位同學如何回答這個問題?在他的回答被我肯定後,請你重述他大致的內容;如果他的答案被我修正,那麼請你回答我作了什麼修正。」
    先藉由以上幾段我曾發表的內容說明:在平均一週完成一課的自我要求下(包含延伸閱讀、關鍵判斷力訓練、基礎題測驗以及兩週一次的短文寫作),留給文本分析的時間更有限,因此尤須思考如何有效進行文本分析。有效教學思考的第一步驟:訓練學生「聽」與「說」的能力,因次務必設計問題。第二步驟:凡經由關鍵判斷力即可知答案的問題,儘量不在課堂提出,留放在評量卷中第三步驟(在思考前兩個步驟後才進入文本重心):?  
    第三步驟為什麼被打了問號?先請各位先閱讀以下我曾在《試在畢得》發表的一段內容:
    什麼是「國語文」?「國語的文學。」曾有許多老師這麼告訴我。其實,我也這麼認為,它和國學知識似乎是不同的兩門科目。既然我們是敎國文的老師,為什麼把時間花在敎(考)那深奧的國學知識?考得學生就擔心失去一題分數〈有時候還不只一題〉而死背、猛背,難怪他們會覺得我們的國文很無趣。說到此便忍不住感嘆:唉 !誰叫「國學知識」仍被視為國文的範疇呢?
    想讓學生看見文學的美,想讓他們感受文學的趣味──這是我至各校演講時,許多國文老師對我吐露的心聲。原來有甚多國文老師都認同國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這樣。想想看:在學生最容易接觸文學的年紀──我是指他們從國小至高中都要學國文──在這十二年的黃金歲月,都不能覺得文學的美和趣味,等過了這十二年,所選科系、所就職的工作──無論是否和國文有關,更難有興致品味文學,因為好習慣沒有養成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因此,在無法教給學生所有的限制下,文本的重心是什麼,這是必須了解的問題。每一文本的重心不盡相同,每位老師的認知也不盡相同,若能透過【共備社團】協助,多少可以藉由聆聽與觀賞,了解其他老師的看法,然後反觀自己有無需要調整的地方。當然【共備社團】提供的資料猶如滿漢全席,老師們提供的作法琳瑯滿目,每一種作法都是智慧的結晶,值得被尊重,甚至肯定,但不須全盤接受,以免消化不良;可選擇自己喜愛的口味,在課堂加以運用與發揮。有時如果也能嚐嚐其他口味,或許會有驚奇發生。
    <王冕的少年時代>為例,我將它的重心放在:
    1.透過文本與延伸閱讀<范進中舉>,了解經典《儒林外史》的特色
    2.藉由文本訓練說故事的能力
    3.經由改寫,反思人品的重要
    諸如此類藉由故事揭示作者理想的文本,目前我大致採用類似<王冕的少年時代>的作法

【教學步驟】
1.      講述文本進行方式
(1)    小組說故事接力
(2)    故事內容需涵蓋:故事、感想
(3)    至少提供一「自願組」機會,小組進行流暢則給予每人適當獎勵
(4)    由老師指名一組,進行流暢並不獎勵,不流暢則給予適當處罰,,但不處罰其中流暢者(事先說明:在開放小組討論的時間裡,若被發現一組中至少有一人沒事作或者不嘗試對著組員演練,則被視為「指名組」。)
2.      學生默讀題解與課文(約5分鐘)
3.      教師提問(T代表教師提問  S代表學生回答)
(1)     T:本文是講述王冕一生的故事嗎? 
S:不是,是「少年時代」
(2)     T:<王冕的少年時代>選自哪一本書?
S:《儒林外史》
(3)     T:《儒林外史》這本書有什麼特色?
S:大部分描寫讀書人追求功名時的醜態
(4)     T:<王冕的少年時代>也是囉?
S:王冕例外
(5)     T:故事的時代背景是?
S:元朝末年
(6)     T:王冕家境如何?
S:七歲上,死了父親 
T:講述的時候就說七歲左右,父親過世
(7)     T:誰支撐家中經濟?
S:他媽 
T:請說:「他母親」
(8)     T:王冕的母親憑著什麼條件支撐家中經濟?
S:做點針黹 
T:好!但建議講述時,用白話「做點針線活兒」
(9)     T:王冕呢?遊手好閒?
S:去放牛
(10)T:他自己提出的?
   S:母親叫他去隔壁秦老家放牛  
   T:好!但建議講述時,用白話「秦老先生家」
(11)T:母親為什麼叫他去放牛?     
   S:家裡窮
(12)T:王冕聽到「放牛」很開心?他不喜歡讀書嗎? 
   S:他有讀書,但是孝順,所以聽母親的話
(13)T:怎麼知道他喜歡讀書,而不是巴不得扔了書放牛去?
   S:他說如果要讀書,可以帶幾本書放牛時讀
(14)T:到了秦老先生家,人家怎麼對待王冕?
   S:牽一條水牛給他
(15)T:立刻去放牛? 
   S:秦老先生解釋說如果牛渴了,就讓他在湖邊喝水,還有供應王冕兩餐,
   並給他點心錢
(16)T:母親很高興家裡中於多一個人賺錢了?
   S:她母親含著淚離開秦老家
(17)T:猜猜看為什麼含淚? 
   S:捨不得小小年紀的王冕要幫人家工作,而且不能上學
(18)T:王冕從此住在秦老家?
   S:每天黃昏回家,還會帶些食物孝敬母親
(19)T:食物哪裡來?
   S:秦老先生給的
(20)T:賺的錢自己花掉? 
   S:存起來買書看
(21)T:每天只望著牛吃草?
   S:過了三、四年的某一天,發現和花很美而想畫下它們
(22)T:拿什麼畫?
   S:原本要買書的點心錢用來買顏料和畫筆
(23)T:一畫成名?
   S:一開始畫不好,後來越畫越好
(24)T:什麼信念讓他一直畫下去? 
   S:他說:「天下哪有個學不會的事?」
(25)T:怎麼證明他最後成功了?
   S:鄉里的人紛紛向他買畫
(26)T:賣畫的錢如何處理? 
   S:買些東西孝敬母親
(27)T:一輩子在秦老先生家放牛? 
   S:十七、八歲時,就不放了
(28)T:為什麼? 
   S:畫畫成名就不愁衣食了
(29)T:也不讀書了?
   S:每日還讀詩文,而且繼續畫
(30)T:從王冕身上看到哪兩種明顯得精神?
   S:孝順、努力自學
(31)T:猜猜為什麼將王冕的故事放在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?
   S:作讀書人的榜樣
(32)            T:如果有一人品德不像王冕,而是 《儒林外史》中,那些拚命追求功名的讀書人,你會編寫出甚麼樣的故事內容?生活背景相同(清寒家境,母親無法供他讀書,並且讓他去幫人放牛……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:這個題目很好玩
(33)T:這個題目留到第四堂課來寫
(34)            T:現在給大家10分鐘與小組演練。每一組的任何一位成員,都可能是我指定作故事開頭的人,那麼請作類似這樣的開頭:「<王冕的少年時代>選自《儒林外史》這本小說。《儒林外史》內容大部分是諷刺讀書人追求功名時的醜態,而王冕的故事例外。」接著就開始說故事,說到我喊停,然後再指名下一位成員繼續。也請注意,任何一位成員也都可能是做心得分享的人,也就是說我會讓他的前一位成員把故事說完,然後由最後一位講述故事道理或是分享自己的看法。開始練習!(學生開始進行小組討論與演練……)

4.      教師徵求自願組分享(已事先說明獎勵方式)
5.      指名組別分享
6.      補充與文本相關的短片,如:
<科舉考試>http://ppt.cc/VUCf
<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探幽>http://ppt.cc/stRp
<探索發現千年科舉探幽>http://ppt.cc/H3L2
<范進中舉>http://ppt.cc/oEjl
7.      延伸閱讀
1)<范進中舉>http://ppt.cc/oEjl
     T:為什麼范進家裡窮到只剩一隻老母雞可換得米煮粥?
     S:他為了考取功名,只顧讀書而沒有工作
     T:范進中舉前後,他的岳父以及鄉里的人,對他的態度有什麼轉變?
     S:岳父本來說他「尖嘴猴腮」還有「癩蝦蟆想吃天鵝肉」,在范進考上舉人後的
        某一天,笑咪咪的收下張老爺給范進的銀子,還說以後仍會有人送銀子來。
        最後一面謝謝范進,還一面開心的走出門。
2)<明史中的王冕>~閱讀紙本
     T:<明史中的王冕>這屬於正史的內容,與小說《儒林外史》虛構的王冕故事,
        內容上有哪些差異?請將差異處以及課文沒有提到的部分畫記清楚,畫記
        時,請標示關鍵處即可。
【學習單】如果有一人品德不像王冕,而是 《儒林外史》中,那些拚命追求功名的讀書人,你會編寫出甚麼樣的故事內容?生活背景相同(清寒家境,母親無法供他讀書,並且讓他去幫人放牛……)











【其他文本分析與重心參考】

作者抒寫個人生活經驗或感懷,如:<紙船印象>、<母親的教誨>、<背影>
    <我在國文課做的事>   http://ppt.cc/XAMZ

"尊重原著版權,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"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